尊敬的盲聋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:
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老师面对面交流。我只是教育战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,今天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的,因为你们才是最可爱的人。你们面对那些特殊的孩子,既是教师又是母亲又是保姆,几十甚至数百次的重复才能让他们有一点进步,没有伟大的爱心就没有这项伟大的工作。孩子们可能看不见或听不见,但他们的内心比谁都敏感,比谁都自尊,更渴望得到关爱和肯定。看到你们我仿佛看到了海伦凯勒的老师——沙利文老师,我们说凯勒伟大,其实沙利文更伟大。今天,我更多的是要向诸位学习致敬!
今年3月,在“弘扬雷锋精神,做时代先锋”的宣讲会上,吴晓芳老师的宣讲更为感人,今天,我不想也不必重复更多的宣讲内容,因为你们本身就是当代雷锋,我只想谈一点来自心底的声音,那就是“做一个幸福的老师”!
曾听老师这样的无奈:朝五晚九,我们身心疲惫,累坏了身体,熬干了心血,丧失了兴趣,忽略了家庭,干得比驴还累,挣得比民工还少,工作的意义何在?
我也曾有这样的困惑:成绩成为教育的主宰,分数决定着一切。本应丰富的校园生活渐渐只留下读书学习一件事,整齐划一的要求不断消磨着学生的个性,温柔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以凶巴巴的面孔出现,教育和谐美丽的场景到哪里去了?
老师们也有这样的疲惫:老人病重,孩子年幼,工作琐事缠身,双重重担令我们身心俱疲,几欲垮掉,真是欲挣脱而不得啊!
为什么我们像臧克家笔下的老马?像不断旋转的陀螺?自我救赎的路究竟何在?如何让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快乐自由地享受学习?如何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获得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?如何提升老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?我苦苦思索,苦苦追寻?
读书,读书,从大师那里寻求智慧。苏霍姆林斯基的《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》,李镇西的《做最好的老师》《我的教育思考》,张万祥的《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》……
从此,我发现,自我救赎之路只有一条——改变心态,享受教育,育幸福的学生,做幸福的班老师。从此,我站在一个大写的人的角度,去看待每一个孩子;第一次,那么渴望给予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——幸福;从此开始揣摩自己的教育是否在追求教育的恒久性和终极性价值。从此,我开始努力把教书的呐喊当作欢歌,把育人的耕耘当作舞会,把科研的探索当作旅游,把奋斗的甘苦当作咖啡,让教师工作变成一首美丽的诗。
爱心是幸福的前提
热爱我们的课堂。一直固执地认为:语文课应该有一种浪漫的元素,一种理想的精神,有种莫名的冲动,在悄悄地滑动,使人不知不觉对身边的一切生生欢喜。所以,我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,认真练习每一次朗读,巧妙设计板书,如《庖丁解牛》板书就是一头牛,《声声慢》板书就是一颗滴血的心,《祝福》板书就是祥林嫂的命运曲线……课堂上,让学生敢于质疑,读出问题来,努力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。语文是一颗泪珠,从大秦流到大汉,从大汉流到大唐,然后写成一部厚厚的春秋;语文是一段春秋,纵使在岁月的欺瞒中,仍然像胡杨,命定一千年而不倒的一种魂魄。一个语文老师的最高境界不是教语文,而是带领学生一起享受语文。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自信,站在讲台上,我就是语文。6月份,我在沈师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,其中有一名特教老师,在组员汇报的时候,她用手语表达,那美丽的动作,那甜美的笑容,可以与“千手观音”相媲美,深深打动着我。我想,我们的课堂就是我们创造美的沃土,而成功的课堂不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幸福吗?
热爱我们的学生。以前,我也常常和学生较劲发脾气,甚至河东狮吼,我想,那一刻,我一定是很丑陋的。后来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,我意识到,教育就是用老师的爱心唤醒学生的心灵,学生犯错误的时候,正是老师开始工作的时候。我不再急躁,而是开始平和而理智地处理问题。我常和学生说,“谢谢你们,正是因为你们,我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,我和你们一起成长。”曾经,班里的一名女生因父母离异多次轻生,我安排她住在教工宿舍,时时开导,处处不离,帮她走出心理阴影;曾经,为帮助家境贫寒的班长,我每月给她200元钱,直至大学毕业;曾经一位住校学生深夜气胸发作,父母远在南方,我连夜安排他住院治疗,并给他送饭补课,直至出院;曾经,为帮助要中途辍学的学生,谈话家访多次难以奏效,就汇聚年级最优秀的学生以学生沙龙的形式和他交谈,让他感受到同龄人的远大梦想,终于帮助他考入理工大学并留学海外;曾经,为帮助对上学有障碍的学生,允许他到校半天,缓解了他的精神,使他考入空军飞行员并被清华大学选拔培养;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,不抛弃不放弃,用爱的温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。为了能让学生成人成才,我坚持每日给学生一句名言,给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,给学生做几大本厚厚的剪报,每月致学生和家长一封信,让学生相信自己、规划人生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,努力做最好的自己!毕业时,我会把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刻录成光盘赠送给孩子们,他们是最幸福的学生,我也是最幸福的老师。
在座的老师面对着的是盲聋孩子,他们更需要爱。把爱播撒在每个孩子心中,就会事半功倍。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,用爱的手抚摸孩子,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,用爱的心贴近孩子。用美好的心情对待生活,常对孩子说“太好了”“你能行”“我们帮你”,多一些肯定,少一些苛责,让孩子的心盈满幸福。
耐心是幸福的途经
苏霍姆林斯基说过,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,其实没有耐心同样没有教育。教育就是培养习惯,而这个习惯恰恰需要十足的耐心去帮助孩子养成。孩子的个性是由自尊心、自控力、意志力、责任心、上进心、自信心共同形成的,个性、知识、智力又构成了综合能力,这一切又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,这点点滴滴就靠教师的耐心帮他建立习惯。不只要求,还教过程,每一步应该怎么去做,目标明确,程序完整,结果达标。比如怎么怎么洗手、怎么吃饭、怎么让孩子独立起床、怎么让孩子按时睡觉、怎么写好作业、怎么预习功课、怎么做笔记、怎么上课、怎么考试、怎么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等等,从环节到秩序到方法,先肯定,再指出不足,逐步形成习惯。孩子进一步,大人退一步,这就叫成长,最后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目的。
我所教的学生虽然是全市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,但也有数理化很强但语文极弱的学生。比如小Y,古诗文根本看不懂,议论文只能写满200字。为此,我利用午休时间每天给他一篇古文,逐字讲解,半年后,他可以独立阅读。再用半年时间教他议论文写作,从审题、到开头、到论据、到论证、到结构、到语言,直到独立成篇。最后他考入了东北大学。有时,我们做老师的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,对自己的孩子反而指责训斥的多。我们一定不要荒了自己的田。我女儿今年上初一,小学高年级阶段,有时我俩在研究数学题时经常吵架,我没耐心,经常说:“这题不就这么回事吗,怎么还不懂?”她又气又急经常流眼泪。这个暑假,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有耐心,决不允许自己发脾气。于是我俩定下君子协定,上午10点到12点学数学,下午3点到5点学语文外语,其他时间自主阅读,做自己的事,谁也不许发脾气。我让他自己看教材看教材全解,把知识讲给我听,再做《点中典》练习册A部分的题,然后我俩做B部分的题,以竞赛的形式各做各的,看谁做得快做得准,如果我们都完成得好,就一起击掌欢呼。这个暑假,我们一起打网球,一起畅游大海,一起去唱歌,一起读书,并愉快地引导她自主完成了初一的课程,而这些收获都是在耐心的前提下完成的。
残疾的孩子更需要父母老师有十足的耐心,杨光、刘赛、周弘的女儿、邰丽华等等,他们的成功背后一定有饱含爱心和耐心的父母和老师。这些孩子是幸福的,这些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也一定是幸福的。
恒心是幸福的保证
刚当老师时,每个人,都怀着教育理想,有热情、有爱心、有耐心。然而,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,每天重复,仿佛一生只活一天,倦怠甚至厌烦开始产生,有的老师说,看到学生就烦,有的老师说,真不想进课堂,打下课铃就想往外跑,一分钟都不想多呆。如此状态,何谈幸福?
如何克服职业倦怠?让我们的工作日高日上,日上日妍?恒心是幸福的保障。教育就是生活本身,没有职业幸福感的老师,专业的发展是有限的。只有获得专业的成功,才有职业的幸福。幸福不应只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上,有丰富的教育智慧、能力提升、境界的提高,在成全学生的同时,一定要完成自我成全。
处世的心态要对。如果把眼光盯在经济利益上,心态就不对了。我也曾经迷茫过困惑过,我的哥哥姐姐都留学归来,哥哥是博导,有自己的科技公司,姐姐也有很大的产业,可以说日进斗金。我只有月薪三千,又承载压力着急上火,我也曾有过离开学校的想法。但是,想到学生,想到讲台,我又割舍不下。寒暑假的时候,毕业的学生来看我或者聚会,看着男孩如树般挺拔,女孩如花般绽放,真是觉得无比幸福。哥哥姐姐他们虽然经济富足,但是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照顾家人陪伴孩子,我们还有时间和子女一起成长,给那么多学生知识、能力、成长的幸福,又有谁比我们更幸福呢?所以,我不再抱怨,而是更加珍惜现有的岗位,持之以恒把它做到最好。老师或家长跟孩子生气,是大人的无能,相由心生,其乐融融时,是成长的开始。不做办公室、家庭气氛的污染者,焕然若冰之将释。多花时间去爱,少花时间去恨,有多大胸怀就能干多大的事,世界就会给你多大的舞台。人性中最根本的愿望是受到赏识,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,老师的目光是阳光,照到哪里哪里旺。
价值取向要高。人由功利境界到道德境界再上升到生命境界。每个课堂都是不可重来的生命。人生是一本书,而我们赋予它诗意的高度。腹有诗书气自华,气自华后品自佳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境界、胸怀、德行是修来的,得天下英才而教之,是人生最大的幸福。
生命的能量要盛。人有三包,三品为宝——精、气、神,教师的状态、素质、度量决定着你的三品。课堂上要形成一个气场,用生命激活学生的生命。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,给学生生命的激发和润泽,激情的背后是热爱是持之以恒的热爱,心系讲台,情满课堂。如果我们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,就会在职业倦怠中碌碌一生,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,就会渴望提高,突破停滞期,进而实现终生成长。而这一切都不是三分钟热血,需要一生去努力,去坚持,所以,恒心是幸福的保证。
当然,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,我们老师一定不缺责任心。要应对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,还需要信心、细心、尽心以及智慧、方法和经验,每位教师在成长中都会不断积累。在此就不赘言。
在十六年的教育教学思考和探索中,我深刻体悟到了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,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,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。教育饱含着对学生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人文关怀,如果它不关心学生的存在和生活的幸福指数,还能有什么更值得去关心、关注和关怀的呢?
我想说,幸福不是你的房子有多大,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;幸福不是你开豪华的车,而是你开的车平安到家;幸福不是你存了多少钱,而是身心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;幸福不是当了多大的官,而是无论走到哪里,人们都说你是好人;幸福不是我们得了多少个证书,而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!
庆幸我们的选择吧,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,而人是世界的主宰。我的工作我做主,我的生活我做主,我的幸福我做主,愿在座的每一位同仁都能培养幸福的学生,成为幸福的老师!
尊敬的盲聋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:
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老师面对面交流。我只是教育战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,今天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的,因为你们才是最可爱的人。你们面对那些特殊的孩子,既是教师又是母亲又是保姆,几十甚至数百次的重复才能让他们有一点进步,没有伟大的爱心就没有这项伟大的工作。孩子们可能看不见或听不见,但他们的内心比谁都敏感,比谁都自尊,更渴望得到关爱和肯定。看到你们我仿佛看到了海伦凯勒的老师——沙利文老师,我们说凯勒伟大,其实沙利文更伟大。今天,我更多的是要向诸位学习致敬!
今年3月,在“弘扬雷锋精神,做时代先锋”的宣讲会上,吴晓芳老师的宣讲更为感人,今天,我不想也不必重复更多的宣讲内容,因为你们本身就是当代雷锋,我只想谈一点来自心底的声音,那就是“做一个幸福的老师”!
曾听老师这样的无奈:朝五晚九,我们身心疲惫,累坏了身体,熬干了心血,丧失了兴趣,忽略了家庭,干得比驴还累,挣得比民工还少,工作的意义何在?
我也曾有这样的困惑:成绩成为教育的主宰,分数决定着一切。本应丰富的校园生活渐渐只留下读书学习一件事,整齐划一的要求不断消磨着学生的个性,温柔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以凶巴巴的面孔出现,教育和谐美丽的场景到哪里去了?
老师们也有这样的疲惫:老人病重,孩子年幼,工作琐事缠身,双重重担令我们身心俱疲,几欲垮掉,真是欲挣脱而不得啊!
为什么我们像臧克家笔下的老马?像不断旋转的陀螺?自我救赎的路究竟何在?如何让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快乐自由地享受学习?如何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获得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?如何提升老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?我苦苦思索,苦苦追寻?
读书,读书,从大师那里寻求智慧。苏霍姆林斯基的《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》,李镇西的《做最好的老师》《我的教育思考》,张万祥的《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》……
从此,我发现,自我救赎之路只有一条——改变心态,享受教育,育幸福的学生,做幸福的班老师。从此,我站在一个大写的人的角度,去看待每一个孩子;第一次,那么渴望给予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——幸福;从此开始揣摩自己的教育是否在追求教育的恒久性和终极性价值。从此,我开始努力把教书的呐喊当作欢歌,把育人的耕耘当作舞会,把科研的探索当作旅游,把奋斗的甘苦当作咖啡,让教师工作变成一首美丽的诗。
爱心是幸福的前提
热爱我们的课堂。一直固执地认为:语文课应该有一种浪漫的元素,一种理想的精神,有种莫名的冲动,在悄悄地滑动,使人不知不觉对身边的一切生生欢喜。所以,我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,认真练习每一次朗读,巧妙设计板书,如《庖丁解牛》板书就是一头牛,《声声慢》板书就是一颗滴血的心,《祝福》板书就是祥林嫂的命运曲线……课堂上,让学生敢于质疑,读出问题来,努力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。语文是一颗泪珠,从大秦流到大汉,从大汉流到大唐,然后写成一部厚厚的春秋;语文是一段春秋,纵使在岁月的欺瞒中,仍然像胡杨,命定一千年而不倒的一种魂魄。一个语文老师的最高境界不是教语文,而是带领学生一起享受语文。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自信,站在讲台上,我就是语文。6月份,我在沈师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,其中有一名特教老师,在组员汇报的时候,她用手语表达,那美丽的动作,那甜美的笑容,可以与“千手观音”相媲美,深深打动着我。我想,我们的课堂就是我们创造美的沃土,而成功的课堂不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幸福吗?
热爱我们的学生。以前,我也常常和学生较劲发脾气,甚至河东狮吼,我想,那一刻,我一定是很丑陋的。后来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,我意识到,教育就是用老师的爱心唤醒学生的心灵,学生犯错误的时候,正是老师开始工作的时候。我不再急躁,而是开始平和而理智地处理问题。我常和学生说,“谢谢你们,正是因为你们,我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,我和你们一起成长。”曾经,班里的一名女生因父母离异多次轻生,我安排她住在教工宿舍,时时开导,处处不离,帮她走出心理阴影;曾经,为帮助家境贫寒的班长,我每月给她200元钱,直至大学毕业;曾经一位住校学生深夜气胸发作,父母远在南方,我连夜安排他住院治疗,并给他送饭补课,直至出院;曾经,为帮助要中途辍学的学生,谈话家访多次难以奏效,就汇聚年级最优秀的学生以学生沙龙的形式和他交谈,让他感受到同龄人的远大梦想,终于帮助他考入理工大学并留学海外;曾经,为帮助对上学有障碍的学生,允许他到校半天,缓解了他的精神,使他考入空军飞行员并被清华大学选拔培养;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,不抛弃不放弃,用爱的温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。为了能让学生成人成才,我坚持每日给学生一句名言,给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,给学生做几大本厚厚的剪报,每月致学生和家长一封信,让学生相信自己、规划人生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,努力做最好的自己!毕业时,我会把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刻录成光盘赠送给孩子们,他们是最幸福的学生,我也是最幸福的老师。
在座的老师面对着的是盲聋孩子,他们更需要爱。把爱播撒在每个孩子心中,就会事半功倍。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,用爱的手抚摸孩子,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,用爱的心贴近孩子。用美好的心情对待生活,常对孩子说“太好了”“你能行”“我们帮你”,多一些肯定,少一些苛责,让孩子的心盈满幸福。
耐心是幸福的途经
苏霍姆林斯基说过,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,其实没有耐心同样没有教育。教育就是培养习惯,而这个习惯恰恰需要十足的耐心去帮助孩子养成。孩子的个性是由自尊心、自控力、意志力、责任心、上进心、自信心共同形成的,个性、知识、智力又构成了综合能力,这一切又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,这点点滴滴就靠教师的耐心帮他建立习惯。不只要求,还教过程,每一步应该怎么去做,目标明确,程序完整,结果达标。比如怎么怎么洗手、怎么吃饭、怎么让孩子独立起床、怎么让孩子按时睡觉、怎么写好作业、怎么预习功课、怎么做笔记、怎么上课、怎么考试、怎么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等等,从环节到秩序到方法,先肯定,再指出不足,逐步形成习惯。孩子进一步,大人退一步,这就叫成长,最后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目的。
我所教的学生虽然是全市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,但也有数理化很强但语文极弱的学生。比如小Y,古诗文根本看不懂,议论文只能写满200字。为此,我利用午休时间每天给他一篇古文,逐字讲解,半年后,他可以独立阅读。再用半年时间教他议论文写作,从审题、到开头、到论据、到论证、到结构、到语言,直到独立成篇。最后他考入了东北大学。有时,我们做老师的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,对自己的孩子反而指责训斥的多。我们一定不要荒了自己的田。我女儿今年上初一,小学高年级阶段,有时我俩在研究数学题时经常吵架,我没耐心,经常说:“这题不就这么回事吗,怎么还不懂?”她又气又急经常流眼泪。这个暑假,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有耐心,决不允许自己发脾气。于是我俩定下君子协定,上午10点到12点学数学,下午3点到5点学语文外语,其他时间自主阅读,做自己的事,谁也不许发脾气。我让他自己看教材看教材全解,把知识讲给我听,再做《点中典》练习册A部分的题,然后我俩做B部分的题,以竞赛的形式各做各的,看谁做得快做得准,如果我们都完成得好,就一起击掌欢呼。这个暑假,我们一起打网球,一起畅游大海,一起去唱歌,一起读书,并愉快地引导她自主完成了初一的课程,而这些收获都是在耐心的前提下完成的。
残疾的孩子更需要父母老师有十足的耐心,杨光、刘赛、周弘的女儿、邰丽华等等,他们的成功背后一定有饱含爱心和耐心的父母和老师。这些孩子是幸福的,这些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也一定是幸福的。
恒心是幸福的保证
刚当老师时,每个人,都怀着教育理想,有热情、有爱心、有耐心。然而,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,每天重复,仿佛一生只活一天,倦怠甚至厌烦开始产生,有的老师说,看到学生就烦,有的老师说,真不想进课堂,打下课铃就想往外跑,一分钟都不想多呆。如此状态,何谈幸福?
如何克服职业倦怠?让我们的工作日高日上,日上日妍?恒心是幸福的保障。教育就是生活本身,没有职业幸福感的老师,专业的发展是有限的。只有获得专业的成功,才有职业的幸福。幸福不应只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上,有丰富的教育智慧、能力提升、境界的提高,在成全学生的同时,一定要完成自我成全。
处世的心态要对。如果把眼光盯在经济利益上,心态就不对了。我也曾经迷茫过困惑过,我的哥哥姐姐都留学归来,哥哥是博导,有自己的科技公司,姐姐也有很大的产业,可以说日进斗金。我只有月薪三千,又承载压力着急上火,我也曾有过离开学校的想法。但是,想到学生,想到讲台,我又割舍不下。寒暑假的时候,毕业的学生来看我或者聚会,看着男孩如树般挺拔,女孩如花般绽放,真是觉得无比幸福。哥哥姐姐他们虽然经济富足,但是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照顾家人陪伴孩子,我们还有时间和子女一起成长,给那么多学生知识、能力、成长的幸福,又有谁比我们更幸福呢?所以,我不再抱怨,而是更加珍惜现有的岗位,持之以恒把它做到最好。老师或家长跟孩子生气,是大人的无能,相由心生,其乐融融时,是成长的开始。不做办公室、家庭气氛的污染者,焕然若冰之将释。多花时间去爱,少花时间去恨,有多大胸怀就能干多大的事,世界就会给你多大的舞台。人性中最根本的愿望是受到赏识,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,老师的目光是阳光,照到哪里哪里旺。
价值取向要高。人由功利境界到道德境界再上升到生命境界。每个课堂都是不可重来的生命。人生是一本书,而我们赋予它诗意的高度。腹有诗书气自华,气自华后品自佳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境界、胸怀、德行是修来的,得天下英才而教之,是人生最大的幸福。
生命的能量要盛。人有三包,三品为宝——精、气、神,教师的状态、素质、度量决定着你的三品。课堂上要形成一个气场,用生命激活学生的生命。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,给学生生命的激发和润泽,激情的背后是热爱是持之以恒的热爱,心系讲台,情满课堂。如果我们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,就会在职业倦怠中碌碌一生,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,就会渴望提高,突破停滞期,进而实现终生成长。而这一切都不是三分钟热血,需要一生去努力,去坚持,所以,恒心是幸福的保证。
当然,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,我们老师一定不缺责任心。要应对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,还需要信心、细心、尽心以及智慧、方法和经验,每位教师在成长中都会不断积累。在此就不赘言。
在十六年的教育教学思考和探索中,我深刻体悟到了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,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,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。教育饱含着对学生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人文关怀,如果它不关心学生的存在和生活的幸福指数,还能有什么更值得去关心、关注和关怀的呢?
我想说,幸福不是你的房子有多大,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;幸福不是你开豪华的车,而是你开的车平安到家;幸福不是你存了多少钱,而是身心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;幸福不是当了多大的官,而是无论走到哪里,人们都说你是好人;幸福不是我们得了多少个证书,而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!
庆幸我们的选择吧,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,而人是世界的主宰。我的工作我做主,我的生活我做主,我的幸福我做主,愿在座的每一位同仁都能培养幸福的学生,成为幸福的老师!